制定背景
广东沿海水域船舶往来频繁,通航环境复杂,季风、台风、浓雾等极端天气频发,给渔业船舶安全航行带来诸多挑战。为切实提升海上通航安全管理水平,防范化解海上安全风险,广东海事部门特制定《广东沿海渔业船舶海上通航安全指引》,从航行安全、锚泊安全、作业安全、特殊水域航行要点、应急救助等五大维度对沿海渔业船舶提出系统性安全指引。
沿海渔业船舶海上通航安全指引有哪些要求?带你详细了解
一、航行安全
1.始终保持VHF16频道有效值守。在进出港、航路交汇、能见度不良或可能与他船会遇时,主动使用VHF16频道或当地VTS频道沟通协调,明确避让意图。
2.始终保持AIS和北斗终端开启,确保船名、九位码、船位、航向、航速信息准确,便于他船识别。
3.同向航行时与前船保持至少300米距离;追越他船时须事先通过声号或使用VHF沟通同意,至少保持被追越船1倍船长以上横距,快速、安全通过。
4.进出渔港时应靠右沿规定/习惯航路行驶。避免穿越航道、推荐航路、公共航路及锚地水域。确需穿越航道、推荐航路、公共航路时,选择安全时机,大角度(尽可能接近垂直)快速通过,严禁抢越他船船头;确需穿越锚地水域时,注意避让锚地船舶。
5.禁止在航道转弯处、交叉口、桥区、狭窄水道调头、追越或强行横越。
6.夜间航行必须正确开启航行灯,关闭无关强光,确保号灯清晰。
7.能见度不足2海里时提高警惕,加强瞭望、合理控速;能见度不足500米时须就近选择安全水域锚泊。
8.与集装箱船、工程船、客滚船等盲区较大的船舶,油轮、LNG/LPG船等危险品船,以及拖带船组等保持1海里以上距离。禁止穿越拖带船组之间,禁止近距离通过上述船舶船头。
9.远离施工活动核心区慢速航行,与警戒船艇/警示浮标保持100米以上距离,听从现场指挥。
10.两船对遇时,通常各自向右转,相互从他船左舷驶过。
11.交叉相遇时,如右舷来船,通常主动右转避让;如左舷来船,保向保速,加强瞭望,当发现他船未采取有效行动时也应采取最有助于避碰的行动。
12.有碰撞危险时,立即通过声号或使用VHF16/约定频道主动沟通,清晰表达意图(如:“XX船,过你船头/船尾”),确认对方同意。
13.编队航行时每船应独立保持正规瞭望,严禁盲目跟从而忽视自身避碰责任。
二、锚泊安全
14.锚泊时,按要求保持锚泊值班,守听VHF16/规定频道,白天应挂黑锚球,夜间应开锚灯(环照白灯)及甲板照明灯。
15.严禁在航道、推荐航路、港池、禁锚区、海底管线/电缆区、施工区锚泊,应与他船保持安全距离,在指定/习惯停泊区内锚泊。
三、作业安全
16.严禁在航道、推荐航路、锚地、码头前沿、渡轮航线、桥区水域捕捞作业。
17.夜间作业使用集鱼灯等强光时,必须确保航行号灯清晰可见,避免强光干扰他船识别本船动态。
18.拖网作业期间,按规定正确显示拖网作业号灯号型。
四、特殊水域航行要点


监管指挥系统截图
19.渔船应熟悉广东水域商渔船碰撞的高风险区域,严格遵守《海上避碰规则》,杜绝船舶十大不安全行为。
20.避免在珠江口通航分道和沿海主要公共航路内作业或锚泊;穿越通航分道或沿海主要公共航路时必须极其谨慎,大角度(尽可能接近垂直)快速穿越;须关注海事管理机构发布的信息,遵守交通组织安排。
21.选择合适警戒区穿越琼州海峡分道通航;密切关注客滚船动态,保持安全距离,严禁抢其船头;注意强流影响,谨慎操纵。
22.避免驶入海上风电场水域,谨慎进出海洋牧场水域;船舶航经海上风电场、海洋牧场水域附近时,应当加强瞭望,谨慎驾驶;紧急锚泊时尽量远离上述水域。
23.海底电缆管道两侧500米范围内禁止从事抛锚、拖锚、底拖捕捞、张网等可能破坏海底电缆管道安全的海上作业。
24.春节、五一、国庆等重点节假日期间,尽可能避免进入琼州海峡客滚运输航线、粤港澳高速客船航线、川岛等陆岛游航线水域作业、锚泊。
五、应急救助
25.遇险时,立即组织全体船员穿上救生衣,拨打12395或95166、95110等海上搜救电话,使用各种途径呼叫附近船只,发出遇险信号。
26.编队海上航行和作业时,各船保持5海里以内安全距离,以便发生险情时,及时实施有效救助。
27.台风季节,密切关注气象预警,做到不安全不出海、不安全不生产。
这份指引不仅是安全提醒,更是海事部门为渔业船舶量身定做的“海上护身符”。遵守规则不是束缚,是让咱在“繁忙海道”里行得更稳、捕得更顺。这份超实用的安全指南一定要收好!下次出海,带上指南、带上责任,咱要做安全航行的“老把式”。
供稿|广东海事局通航管理处
编辑|马诗博